期刊简介

               本刊为最早创刊的全国性口腔医学学术期刊之一,由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主办。主要报道国内外口腔医学最新研究动态和技术进展,开设有口腔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栏论著、口腔预防研究、调查研究、门诊管理、临床经验、病例报道、综述等栏目。杂志注重贯彻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国内重要数据库来源期刊,并为《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中文科技目录-医药卫生》等检索期刊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

主办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出版部门: 《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3-987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255/R

邮发代号: 28-78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316.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口腔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口腔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3-9872
  • 国内刊号:32-1255/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Pж(AJ) 文摘杂志(俄),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第2期文章
  • 1,25-(OH)2D3作用下人牙周膜细胞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及破骨细胞发生抑制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对体外人牙周膜细胞(HPDLC)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mRNA及破骨细胞发生抑制因子(OCIF)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正畸牙周组织改建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1,25-(OH)2D3(0、1×10-10、1×10-8、1×10-6mol/L)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利用原位杂交染色及RT-PCR检测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1......

    作者:王峰;李永明;林珠;林松杉 刊期: 2007- 02

  • 沿下唇正中及颌下入路切除上颌骨

    目的根据上颌骨解剖学的特点,探讨经下唇、颌下入路行上颌骨切除术的方法及优势.方法24例患者采用这种入路施行上颌骨切除术,即下唇正中至颏下,经患侧颌下至乳突前下方.切口设计避开了上唇及眶下区,大程度地保持了上唇及面中部软组织结构的完整性,面部切口暴露短,且有利于上颌骨恶性肿瘤扩大根治术以及同期施行颈淋巴清扫术.结果经过0.5~2.0年的术后随访,疗效满意.患者无论是采用单一手术或辅以放、化疗均未出现......

    作者:徐锦程;赵士芳;黄全顺;卢保全;李建成;廖圣恺;徐涛;胡浩 刊期: 2007- 02

  • 免疫球蛋白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LP)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在病损区进行黏膜下注射免疫球蛋白,对照组30例局部注射泼尼松龙,比较两种疗法的结果.观察免疫球蛋白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的变化.并对其中5例检查治疗前后病变区CD4、CD8的改变.结果随访0.5~1.0年,免疫球蛋白组总有效率为93.33%,泼尼松龙组的总有效率为70.00......

    作者:张巧红;白建文;张秀琴;史民道;吴晓燕;牟延光 刊期: 2007- 02

  • 涎腺疾病导管系统的磁共振水成像研究

    目的应用磁共振水成像术(MRH)衍生的磁共振涎管成像术(MRS)对涎腺病变导管系统变化进行观察.方法对33例涎腺病变患者进行MRS,采用4种序列显示腮腺导管系统,然后给患者含服维生素C,分别于3min和10min后再次扫描,比较腮腺导管系统的显示效果.结果IR-FSE序列较FSE腮腺导管显示效果明显提高(P<0.05),服药后腮腺导管显示效果有一定的提高(P>0.05).结论MRS对腮腺导管系统显......

    作者:朱声荣;王秀丽;陶学金;向国林;汤国雄;黎昌学;漆剑频 刊期: 2007- 02

  • 下颌磨牙及其桩核修复体力学特性光测分析

    目的研究磨牙大面积牙体缺损多根桩金属烤瓷全冠修复体对磨牙应力的影响.方法将离体下颌磨牙包埋于透明复合树脂模拟的牙周组织中,形成18mm×16mm×22mm的包埋块,利用数字化光学测试手段得到修复前、后在垂直载荷作用下的位移和应变,并进行力学分析.结果桩核修复体虽然充分利用残根的生理几何特征,但分散牙体传递的力却是一个渐进过程;在同级载荷作用下,桩核修复体的应变大于自然牙.结论桩核修复后的磨牙应避免......

    作者:刘根娣;孙永瀛;王伟;董萼良;何小元 刊期: 2007- 02

  • 口腔颌面部原代鳞状细胞癌药物敏感实验

    目的寻找适宜应用于临床药物敏感实验的方法及敏感药物.方法应用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原代培养技术和总蛋白染色法(SRB)法,获得敏感药物顺序.结果SRB法药敏实验结果:各药物的平均抑癌率依次为卡铂+氟尿嘧啶>卡铂>氟尿嘧啶>平阳霉素>甲氨蝶呤;药物的平均抑癌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SRB法所需时间短,价格便宜、操作简便,适合临床需要,值得推广;联合用药效果比单药效果好.......

    作者:李雅冬;杨凯;季平;张福军;陈睿;陈勇 刊期: 2007- 02

  • 青少年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头颅定位颏顶位和正位片的测量分析研究

    目的研究青少年颜面不对称畸形患者的颌骨骨骼特征.方法实验组为恒牙初期面部不对称患者20人,男8人,女12人,年龄12~16岁.对照组男女各10人,年龄13~15岁,颜面对称.每位患者拍头颅定位颏顶位片和正位片并测量分析,比较左右两侧骨骼的对称性.结果正位片分析显示,面部不对称组difGo-Y、Me-Y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difMx-Y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颏顶位片......

    作者:贾海潮;孙新华 刊期: 2007- 02

  • 正畸牙移动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正畸牙移动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用40只7周龄雌性SPF级Wistar大鼠,每只大鼠上颌左右两侧分别为实验侧和对照侧.对照侧不做处理;实验侧用传统(不采用任何固位方法)和改进(粘结剂联合磨沟固位法)两种方法安装以两个上颌切牙为支抗,近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的正畸牵引装置,并对两种方法的装置脱落率进行比较.结果采用传统方法建立的牙移动动物模型,装置脱落率为95%;改进后的牙移动装置只有1例发生脱......

    作者:黄艳;王旭霞;张君;张文娟 刊期: 2007- 02

  • 无牙颌患者垂直距离对髁状突前斜面应力分布的影响

    目的探讨无牙颌患者垂直距离对髁状突前斜面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构建无牙颌患者配戴不同垂直高度全口义齿时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载荷状态下髁状突前斜面的应力分布状况.结果髁状突前斜面下外侧为主要应力集中区,随垂直距离变化:由H-2位到H-4、H-6位时各区应力值呈减小趋势,在H-8位时各区应力值又呈增大趋势.结论无牙颌患者垂直距离变化对髁状突前斜面应力分布产生影响.......

    作者:白乐康;安虹;杜斌 刊期: 2007- 02

  • 10%过氧化脲漂白内源性着色活髓牙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10%过氧化脲漂白对不同原因内源性着色活髓牙的漂白效果.方法对36例患者568颗内源性着色活髓牙进行药物漂白治疗,其中增龄性变色牙72颗,四环素牙287颗,氟斑牙209颗.对照Vita比色板,观察记录其治疗前、后的色阶变化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经不同时间的漂白治疗后,各组着色牙的色阶值显著降低(P<0.05).不同原因着色牙的治疗效果不同,但其总体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

    作者:闫大钧;季应天;刘洪臣 刊期: 2007- 02